發(fā)布時間:2025-01-24 11:23:42 編輯:犀牛牛來源:犀牛國際教育
藤校申請理工科學生的履歷中,可以發(fā)現不少學生參加過國際物理競賽,物理碗競賽一直都是藤校認可和青睞的國際競賽背景之一,那么物理碗競賽考察什么知識點呢?適合幾年級學生參加呢?文末有物理碗競賽培訓課程,有需要家長可以移至文末咨詢
物理碗競賽考察題型重合率能達到85%以上,所以學生一定要把競賽考察知識點掌握完全,競賽分為不同試卷,考試考察知識點有什么區(qū)別?包含哪些考點呢?一起來看下
物理碗競賽考察內容貼合美國高中honor物理課程及AP物理C水平,也基本貼合A-level和IB課綱;具體內容包含: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和現代物理等。
物理碗競賽考試題目
物理碗有兩套試卷,細分如下:
?Division1
適合學生:高一學生(IB10年級,A-Level的G1年級部分優(yōu)秀學生和G2年級)
試卷題目:1~40道題,45分鐘內完成
考察方向:力學、電磁學、光學、波,以及近代物理如原子結構、量子力學等。
?Division2
適合學生:高二,高三學生(IB11-12年級,A-Level年級)
試卷題目:11-50題,45分鐘(其中11-40題為兩個Division1共通,D2額外包含41-50題)
考察方向:在D1的基礎上,D2的考察范圍更廣且難度更深,會包含大一General Physics內容。
物理碗競賽考察的具體知識點
力學:測量學基礎、運動學計算、牛頓三定律、動量、沖量、動能、能量轉換、圓周運動、角動量(35%)
電磁學:波動、庫侖定律、電場、電勢、電勢能、電容、平行板電容器、高斯定理、磁場相關概念、安培力、洛倫茲力、電磁感應、電路識別與計算(25%)
熱學:分子運動、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內能與熱機(20%)光學:反射、折射、干涉、衍射、散射(1%)
現代物理學:原子結構,量子力學,波粒二象性(8%)
物理碗競賽獎項全國個人獎項最具有含金量
個人獎設置:
●全球100強
●全國前10名
●地區(qū)前10名
●全國金獎:全國前10%
●全國銀獎:全國前25%
●全國銅獎:全國前35%
●榮譽獎-各區(qū)排名(除全國獎項外):地區(qū)前20%
2024物理碗競賽分數線
?今年的物理碗分數線基本上是近三年來高的一次,全國金獎線是28分,銀獎24分,銅獎22分。
?物理碗的平均分一般是在總分的40%-50%左右;也就是大多數人考的分數是16-20分左右。如果想要進入前100,基本要考到31分以上。
2023物理碗競賽分數線
?從2023成績來看,進物理碗前100的數據來看,Division 1前100至少要考30分,Division 2要考32分。
?Division 1全球共有6030名考生參加了物理碗D1競賽,平均得分為15.2分。蕞高分為38分,而全球前100名的蕞低分數線為30分。在全球前100名中,中國考區(qū)的學生共有41名,蕞高分為36分。
?Division 2全球共有3243名考生參加了物理碗D2競賽,平均得分為17.3分。蕞高分為39分,而全球前100名的蕞低分數線為32分。在全球前100名中,中國考區(qū)的學生共有39名,蕞高分為38分。
物理碗參賽分為兩個Division,分別對應高中不同年級學生,而且其含金量非??捎^。
高一學生:(IB10年級,A-Level的G1年級部分優(yōu)秀學生和G2年級)建議選擇Division1考題。Division 1是針對剛接觸物理課程的高中學生。第一部分考察范圍是從基礎物理概念到各國際課程體系高中物理第一年的物理學內容;
高二,高三學生:(IB11-12年級,A-Level年級)建議選擇Division2考題。Division 2是針對起碼有一定高中物理基礎的同學,主要針對高二以上同學,任何想挑戰(zhàn)的學生都可以選擇這個部分,Division2的問題比Division1要難得多。
物理碗競賽的含金量相當可觀,尤其對于有志于申請英美大學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而言,獲獎能顯著增強申請競爭力。隨著近年來標準化考試成績影響力的減弱,競賽獎項和課外活動在申請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美國舉辦的物理碗競賽中脫穎而出,可以大幅提升被頂尖學府錄取的幾率。
相較于其他理工科競賽,物理碗的參賽規(guī)模適中,為希望豐富個人背景經歷以增加名校申請成功率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物理碗競賽考試內容并不那么容易突破,國際學校學生可以選擇專業(yè)的物理碗競賽培訓老師,給自己指導。
犀牛教育物理碗競賽培訓課程分為物理碗競賽基礎班-強化班-沖刺班等三個階段,根據不同物理基礎的學生進行授課,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需求,全方位幫助學生拓展提升!
班型設置:3-8人小班 / 一對一(滾動開班)
授課模式:線上線下同步開課,可回放不斷學習
授課語言:中英雙語 / 全英
授課形式:線上線下同步授課
董老師
法國國立應用科學院工學學士
巴黎索邦大學流體力學碩士(導師MIT Prof. Zaleski)
劍橋大學和慕尼黑工業(yè)大學博士同時錄取
孫老師
劍橋大學物理系學士畢業(yè)
16歲進了高智商組織Mensa俱樂部
曾獲BPhO金獎,本科光學和電動力學全級第一
AMC04-17
物理碗04-23
化學競賽01-11
微信咨詢